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

猶如虛空

所以,像虛空,它既不是有,也不是沒有,它沒有顯現任何的形態,它也沒有任何做作,它沒有出現,也沒有消失,它沒有過去,也沒有現在與未來,也沒有思想,所有有形的東西都沒法沾染它,也就不受任何有形的東西所限制。

修行的過程

我們修行,可能都有這個過程。
先是對因果業力,沒有概念,漸漸地,對因果業力有了認識,然後發現了越來越多因果業力的現象,每一個業力都像一種束縛,心裡就越感到業力的可怕,可能最後就是把因果業力有另一種體會,就是發現一切的業力現象都影响不到自己,像所有束縛都沒法纏繞自己,不再為業力現象而感到害怕,可能這就叫解脫吧。

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

為豬瘟而死的豬誦地藏本願經吧

己亥年未到,但氣息已到,近來不少豬受災殃,死了不少,小玄心裡為這些豬隻眾生感到可憐,想為牠們做點事,昨晚誦了半部「地藏菩薩本願經」回向給牠們。
大家若也想為這些可憐的眾生盡一點心,也來自誦一下「地藏菩薩本願經」,回向給牠們吧。

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

階級平等

這個現代世界,是一個充滿階級的時代,上至國家,下至平民,都細分成許多不同的等級。
古時,人類社會只有政府機構,才會有嚴密的官僚等級,可是現代,無數的企業,他們也像一個小政府,裡面也是設立了許多不同的職級。
放眼看去,世界充滿了各種機構,於是人們也就存活於這種嚴密的等級環境中。
小玄回想起世尊提倡的「四姓平等」,放在現代社會,就是我們要保持一種心態,就是「階級平等」,我們對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國家,不同的民族,不同的膚色,不同的職級,不管富人窮人,也應視之一律平等,不分高下,如果你能做到放下這種階級觀念,也算是一種善業,也算是一種修行的法門。

怎樣運用財富才合乎「法」?

人們常常想有財富,但是如何運用才算是合乎「法」?
若從最初的人類時代來說,那時,因為他們都積集了厚厚的善業,所以那時候,他們不用辛勞,就能從地上獲得食物,而且他們是當需要時就去採摘這些上妙飲食,他們也不會積蓄財物,用時就有,自然就取用,用後再需要再自然獲得。
從這個觀念,後來的人類因為犯惡業,所以飲食的質量就變差,而且開始積蓄糧食,甚至有些人犯了偷盜別人的食物,於是演變成,人類不能再輕易就能獲得財物,開始變得要很辛勞才能獲得,演變至今,普遍的人,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辛勞,才能獲得財物,供養自己。
首先,若你行善,這種情況是可能有一點改善的,其中,就是會讓你的工作變得沒那麼辛勞,時間還是一個月才獲得財物,而且,我們也不應積聚財富,我們得花光了,然後,財物會自然的再出現,可能會是從其他途徑讓你獲得,但意思是你花了的,若你是善人,你的財物會自然的出現並補充。

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

新增了蔣文正的「批斷流年(之一)」

術數案例,新增了蔣文正師傅一篇新的命例「批斷流年(之一)預告會有官司及拍擋的前列線疾病」。有興趣的朋友請看看。
http://www.divinehere.com/example/01manching/1701011.html

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

2019年的刑冲破害現象

近來的國際新聞,突然讓小玄又聯想到一件事。
以地圖來計算,西北方一端的是加拿大,是亥位,是「刑」。(現在刑的事件正發生)
東南方一端的是澳大利亞,是巳位,是「沖」。(受到沖衝的事可能發生)
東北方一端的是日本,是寅位,是「破」。(會有破舊立新的意味)
西南方一端是南美國家,是申位,是「害」。(這個就不知道了)
加拿大與澳大利亞,兩者有個「大」字,是否與太歲的名字「太」有衝突?那麼「太平洋」會不會也有影响?「泰」國又會不會有事?

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

道德法性與道法自然

佛教說:法性。意思就是法的真實面貌和它的本性。
道教說:道德。意思就是道的真實面貌和它的善美的一面。
這兩個詞,都並不容易譒譯成準確的白話文。
但其實,這兩個詞,所描述的,都是同一件事情。
從道家的角度,「道與法」是同一件事,就是前文說的道德法性,簡化為道法,而道家除了說道與法,還並列了「自然」這一個詞。
「道、法、自然」三件事都是同一回事。
當然,大家也可以理解為「道效法自然」,但小玄想到另一種意思,就是道、法、自然三者並陳,實為一物。

以儉養德

如果我們理解「儉」的意義,這個儉是一種美德。
「以儉養德」,意思就是「培養個人對物欲享受的減少,可以增長個人的美德」。

「儉」的生活態度

追求清簡的生活,樸素的個性,與世無爭,其實就是古代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和追求。
對繁華忙碌的生活,感到索然無味,對物質享受的豐盛感到厭倦,對爭名逐利的世態感到鄙視,於是就嚮往著過簡單,清靜,不爭名逐利,物質享受減少的生活。
現代人想追求這種生活的人不多,大家都在追逐著過豪華的生活,高級的享受,名聲與財利的巨大。這一切,古代都嘗過了,回頭一想,才發現清簡的生活,才能讓心靈得到安寧安穩。

「儉」的意義

古人教訓我們後代子孫,要「儉」。這個儉,並不是簡單的節儉。
儉的意義,是我們對生活享受的要求的減少。
這是對我們現代人有點難於理解。因為現代人都是「多追求,多享受」。
儉,正正就是與現代觀念相反而行。
節儉,意思就是「自我約束地減少享受的追求」。

往生與輪迴

往生與輪迴,有甚麼關係?
佛教裡,常說到「往生」他方世界,這個意思,用現代的語言,就是你死後,可以投生到其他的星球上。
有些星球裡的眾生和環境,都比較接近「法」,有些則遠離「法」。接近法的星球,就是淨土,遠離法的就是惡世。
我們死後,會根據生前的言行,所積得的善惡,而輪迴再生,這個再生,就會隨著你的「業因」,推動你在另一個不同的環境再出生,在那裡接受你的「報應」。生前行善,業感果報就生在淨土,生前行惡,就生在惡世。
這個再生的過程,是隨著你生前的善惡,而影响到下一生,一層一層的環境果報。

首先,是生在一個怎樣環境的星球,然後是這個星球裡的某一處,再然後,是這一處裡的某種形態的生命,並不一定是人,也可以是天神、阿修羅、人、畜生甚至餓鬼,或者地獄。

理解法並實踐

我們理解法,可以有兩個方向。
一。法包含一切,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,都衍生顯現著它的特性,你可以從任何一個細節中開始,向上追尋,直至完全明白法的所有衍生特性,綜合起來,到達源頭,理解完整的法的特性。
二。法包含一切,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,都顯現著它的特性,你可以從宏觀的角度來理解,向下審視法的每一個細節的表現,分析每一個衍生的現象,從而理解法的變化。

學習「法」,就是學習了解完整的宇宙的一切運作。
不同的人,理解到法的部份與多少,都不一樣,理解到越接近答案,就是越理解「真實的面貌」,不同的理解就產生不同的「程度」,佛教名詞稱為果位。就如同「學位」一般。
小學生的智慧,只懂理解到26個字母,他就達到了小一的程度。如果理解到一個段落,他可能就是一個中學生。如果理解整篇文章,他就可能是大學生。如果他能寫出論文,他就可能是博士。
學佛也一樣,理解的不同,達到的「學位」也不一樣。理解越多,並且越接近答案,你的智慧就是增長,你的學位也就提升。

當你理解到法的某一種表現,我們想想,我們本身,也是法的一種「表現現象」,我們理解了,我們如何「自覺的」,體現「法」?我們身體力行,就是一種體現,理解與實行,越接近法的「本身特性」,你就越接近回歸融合與法為一體的狀態。

思想的理解是一種解題,你的行為語言和想法,就是你對題目的解答。
不能只有想法,更必需要同時對行為和語言進行合乎法的解答。你才能進步。

簡單說:善,就是法的本性,你越善,越接近法的本性。
善,可以有許多種表現形式,你越體現得多樣的善,你就越像「法」。
學習與實踐各種的善,就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態度。

如果我們想去某個地方,我們只是靠「想」,沒有踏出一步,你永遠無法到達。
相反,你雖然不懂「想」,也不能理解太多,但是你開始行動,一步一步的前進,終有一天,你會走到目的地,你的想法也會豁然開朗。

修行,為甚麼不是修想?因為重點在「實踐」,在實行,不是一味的胡想。

重點在你的行為,語言和思想的「實踐」。

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

新增了蔣文正新文章「耳珠」

玄奇大講場,新增了蔣文正新文章「耳珠」,談談耳珠的相學。 http://www.divinehere.com/column/01chiang/06010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