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或許是圓的,或許是方的,或許是其他⋯⋯
這世界中,有四個居住著「人」這類眾生的地方。地球,只是南方部份的一個小角落。
這裡居住了地球人,和其他的眾生。
可是,眾生外形不一,居住在這角落的人,因為過往的因和習氣,就聚集在這裡。其他地方的角落也是一樣。
眾生的外觀不同,只因為業力和共業的作用。但本質是一樣的。
而這個本質,就是生命原來的面目,我們「眾生」,就是受了「無知」而陷入一個「容器軀體」裡。再因這個軀體,再做出種種善惡業,陷入輪迴,難以返身。
所以,眾生本質一致,只是「包裝」不一。
而這個本質,就是「佛性」,佛性是甚麼?就是這個宇宙中,猶如虛空一樣,無形無相,無大無小,無生無滅的一種「存在」。
佛陀教我們的,是打破這個軀體的限制,所做成的錯覺,回到這個佛性的存在的狀態。
因為所謂的眾生,只是「被包裝」了的一個形態,我們因此有一個錯覺,以為不同的形態就是不同的你、我、他。分別心就因這個錯覺而產生。再因分別心,而生起「貪憎愛恨」,做成各種傷害。
所以,我們首先要存有一份「平等心」,看穿這個錯覺,明白所有的眾生,本質一致,有了平等心,我們才不會想去傷害「別人」。這就保存了一份「善」。
而我們都深藏著「佛性」,所有眾生,只是這個「佛性」所折射出來的一個「點」。明白這一點,我們就能更靠近,步向回到包容一切的「佛性」之中。
當你想到這一點,你就發現,你眼前看見的「人」,都不是「人」,而只是佛性所折射出來的一個點,所以,看來有眾生,而實無眾生,似有所為,實無所為。全因我們這個「點」,忘記了母體,而自以為是的產生「妄想錯覺」,就好像精神分裂,無法清醒。
看得到,理解得到這個觀念,就靠近理解「佛理」,理解「佛性」。
似有所得,而實無所得,看上去見有人,但只是包裝,這樣,別人對你所做的一切,你也不會感到生氣或者愛著。你就會開始想遠離這種「幻覺」,當你有了這一種體悟,你就生起「脫離心」,又再靠近「佛性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