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理解法,可以有兩個方向。
一。法包含一切,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,都衍生顯現著它的特性,你可以從任何一個細節中開始,向上追尋,直至完全明白法的所有衍生特性,綜合起來,到達源頭,理解完整的法的特性。
二。法包含一切,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,都顯現著它的特性,你可以從宏觀的角度來理解,向下審視法的每一個細節的表現,分析每一個衍生的現象,從而理解法的變化。
學習「法」,就是學習了解完整的宇宙的一切運作。
不同的人,理解到法的部份與多少,都不一樣,理解到越接近答案,就是越理解「真實的面貌」,不同的理解就產生不同的「程度」,佛教名詞稱為果位。就如同「學位」一般。
小學生的智慧,只懂理解到26個字母,他就達到了小一的程度。如果理解到一個段落,他可能就是一個中學生。如果理解整篇文章,他就可能是大學生。如果他能寫出論文,他就可能是博士。
學佛也一樣,理解的不同,達到的「學位」也不一樣。理解越多,並且越接近答案,你的智慧就是增長,你的學位也就提升。
當你理解到法的某一種表現,我們想想,我們本身,也是法的一種「表現現象」,我們理解了,我們如何「自覺的」,體現「法」?我們身體力行,就是一種體現,理解與實行,越接近法的「本身特性」,你就越接近回歸融合與法為一體的狀態。
思想的理解是一種解題,你的行為語言和想法,就是你對題目的解答。
不能只有想法,更必需要同時對行為和語言進行合乎法的解答。你才能進步。
簡單說:善,就是法的本性,你越善,越接近法的本性。
善,可以有許多種表現形式,你越體現得多樣的善,你就越像「法」。
學習與實踐各種的善,就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態度。
如果我們想去某個地方,我們只是靠「想」,沒有踏出一步,你永遠無法到達。
相反,你雖然不懂「想」,也不能理解太多,但是你開始行動,一步一步的前進,終有一天,你會走到目的地,你的想法也會豁然開朗。
修行,為甚麼不是修想?因為重點在「實踐」,在實行,不是一味的胡想。
重點在你的行為,語言和思想的「實踐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