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

要教易教的眾生?

我經常聽到有人這麼說:如果我成佛,我當然是要教最容易教的眾生,他們都懂,我不用那麼辛苦。
這個想法,我老想著有點不對勁,這話的重點,好像是「為我的利益出發」多一點,怎麼說呢?我成佛,弟子都易教,我就不用怎麼教了,而他們來成就我。
這是要別人來成就自己,而不是自己去成就眾生。這好像有點不夠慈悲。因為自己不用為別人犧牲,反過來要求別人犧牲來成就自己,這要是成佛了,這意義又是甚麼呢?

台上一分鐘

我們學佛,有一點非常重的,要注意。
不要有「求快求易」,有些人學佛,都想以最容易,和最快的方法來學。
這快與易,中間是有點文章的。
舉一個例子,有人對你說:只要你能做到三周半轉體,你就能奪得金牌。
好了,這話基本上沒錯,也是事實,如果你以為隨隨便便,你妄想自己一下子就能做到三周半轉體,這就錯了。如果你沒有經過十年八載,在基本功上日夜苦練,你是沒辦法做到三周半轉體的。
所以,如果你真想得到金牌,你首先必需要做的,就是下一番苦功在基本功上,佛法的基本功是甚麼?就是「身口意」業,從中積累善業。當你的善業積累夠大,你才能有本事做出高難度動作。所謂「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所以我們學佛,千萬不要以為,隨隨便便就能有甚麼成就,以為隨便做一點小善,就以為自己大徹大悟了。這還差很遠。

究竟

我也曾聽過別人這麼說:除了佛法,其他外道都不究竟。
這話看似沒甚麼問題,但說這話的人,心態是有問題的。
第一,佛法雖然是究竟,但我們也不能說別人不究竟為錯誤。因為不同的眾生,有不同的根器,有些法,可能適合他們,雖然不究竟,但在目下的當下,這個法於他是有緣和「合理」的。
第二,即使佛陀,在未成佛前,他的思想也還是未達到究竟的,難道他就不去宣揚他的想法?有時,有些法,雖未究竟,也可以有他可取之處。
第三,我們對「法」,需要存有一份「平等心」,就是以「正教」來說,有些法,也能有利於人,有些法,可能未究竟,但不等於他沒意義。我們同樣需要尊重的。
第四,如果我們有這種想法,認為我在學習的是無上法,是最級的,別人學的都是低級法,其實就已經算是一種「我慢」「貢高」了。
如果我們心態是佛法就是無上法,其他都不究竟,這就有點因人廢言的效果。我們應該對佛法有更深的了解,從而明白別教的法中,有那些與佛法相通的地方,與佛法相通,這不違法,倒是傾向佛法,這又有甚麼不對?

我覺得他未証悟?

我經常聽到有些學佛的同學,當看到別人的佛學文章,然後就愛說:我覺得他未証悟。
我聽了總感到奇怪,說這話的人,難道就証悟了?他怎麼知道別人未証悟?
更奇怪的是,有一次,我給道教丘處機道長的讚佛詩,讓朋友看,這朋友第一句就說「我覺得他未証悟。」我聽到就暈了,外道讚佛,讚佛,本身就是大功德,外道也會讚佛,這就更是不少的功德,外道都懂做,証明丘道長的功夫下的夠深,才會這麼做,丘道長都成仙了,而說這話的人,才不過是一個平常人,就隨便的說別人未悟道。難道我這位朋友已經悟道了?不然怎麼會這樣說呢?
丘道長是不是悟到了佛道我不知道,但起碼丘道長修得了仙道。我這位朋友,我對他真的無語了。

佛法談修身

我們談修身,修身在佛法裡也有強調和重視,佛法如何談修身呢?
就在「身口意」上,這身口意,如果你都做得不錯,就是一個修養很好的人了。
我們覺得別人修養不好,主要還是這三項中,做得有所缺失所致的。
所以,別以為佛陀只教我們如何出世,但入世的修身功夫,還是非常重視,還要是一個重點呢。

不對世間麻木

一般人,隨著歲月增長,見識的人與事越多,對人事和世事的關懷,就慢慢減少,變得麻木。
如果一個人,到了中年以後,甚至老年,還是對人事世事都充滿關懷的心態,這是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?
我們對別人的關懷,必定要是做出於對別人有益的事,不思想去利用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,不口出惡言,不用行動去傷害別人。這樣的關懷才是合乎法度。
所以,保持對別人對世事的關懷,是一件不是所有人都做到的事情,若你能保持,你會是一個善良的人。

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

靈魂強動

昨晚睡覺,經歷了一段,超過2小時的靈魂震動,有股強大的氣,從頭頂注入,然後靈魂就持續震動和離體,這是最近半年比較少見的。很奇妙。

新增了蔣文正新文章「耳珠」

玄奇大講場,新增了蔣文正新文章「耳珠」,談談耳珠的相學。 http://www.divinehere.com/column/01chiang/0601083.html